成考往年真题

高中起点语文易错词汇

来源:haiwenjiaoyu作者:admin 日期:2021-09-10 浏览:

高起点《语文》易错成语总结(一)


不足为训: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。
差强人意: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,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,还算让人满意。容易误解为不如人意
惨淡经营:煞费心思,着意布置、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。
侧目而视:斜着眼睛看人。形容畏惧、憎恨或鄙视的样子。
登堂入室:登上厅堂,又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、达到更高的水平。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。
改弦更张: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,应收紧或放松,使声音和谐。引申为改革变更。
苦心孤诣:用心良苦,造诣极深。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、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。
身临其境:亲自到某个地方,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。
文不加点: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。形容文思敏捷。
首当其冲:首先受到攻击,首先遭遇灾难。
目无全牛: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,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(“全牛”),三年之后,技艺大进,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,而看不到全牛。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。
紧锣密鼓: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。
明日黄花: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,比喻一旦事过境迁,则徒然感慨。
秀色可餐: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。
不刊之论刊:删改,修订。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。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,无懈可击。容易误用为贬义。
弹冠相庆《汉书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。世称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,言其取舍同也。”“弹冠,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。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,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,多用作贬义。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。
重整旗鼓—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。此词不能用作贬义。
不谋而合—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。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,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,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。
无可非议—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。应与无可厚非区别。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。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,后者表示虽然有缺点,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。
莫衷一是:折衷,决断;是:对。成语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,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。使用时要注意术语不能指一个人。
刮目相看:指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。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。
好整以暇: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。不能误用作贬义。
仁者见仁:指对同一个问题,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,见解也不相同。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。如: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,大家要仁者见仁,以便达成共识。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,在原则性的大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,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
屡试不爽爽:,差错。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。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。
附庸风雅附庸:追随,风雅:文雅,多指才学。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,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。不能误作褒义。
含英咀华咀:咀嚼,英、华:花朵。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。比喻欣赏、领会诗文的精华。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。

高起点《语文》精选阅读解题秘技



第二大题 科技说明文阅读(每题4分,共16分)
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:
(1)增减扩缩,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,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,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。
(2)鱼目混珠,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,造成歧意。
(3)颠三倒四,是指设置选项时,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,造成理解的难度,如颠倒因果关系,搅乱先后次序。
(4)无中生有,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,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。
解题指津:
阅读原则:词不离句、句不理段
阅读口诀:先读原文通大意,再读题干做标记,找出范围对应句,比较选项看差异。
首先,读原文,完成3个任务:
(1)了解文章大意,即说明的对象,各段之间的联系,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。
(2)给段落标上序号。
(3)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。
其次,读题干很重要,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。
最后,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。一般来说,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。找对应句更重要了,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,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。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,即完成答题。
解题方法:直选法、排除法、类推法。
直选法,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。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,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。也适用于选非题,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
排除法,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。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,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,提高答案准确性。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,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,须具备2个特征:一是判断得最准确,二是最有价值,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。
类推法,适用于部分选择题。根据合理推断,迅速排除某些选项,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,迅速确定答案。

0